烟台近岸典型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估

2020-11-25

项目五研究团队构建了河口、海湾等近海生态系统中具有普适应用范畴的海洋环境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的“双核”框架体系,其中海洋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状态为评价的内核,人类社会利用海洋的社会经济学指标为评价的外核;内核要素是海洋环境健康的基础和前提,而外核要素则是海洋环境健康之于人类的价值体现。基于构建的“双核”框架体系,开展了2008-2016年烟台近岸典型海域的生态环境健康评估。

烟台近岸海域调查站位(2008-2016年)

基于内核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为:东莱州湾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除了2013年为良外,其他调查年月均为优;蓬莱-长岛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为2011年之前年月为良,之后年月均为优;开发区套子湾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为2012-10和2014-5为良,其他调查年月为优;芝罘-牟平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为优良交替出现。

基于内核评价体系评价结果

外核评价方面,目前仅获取经济产出数据。烟台市海洋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加,因此以近五年来的平均值为参考基准,所评价海域以经济产出表征的外核评价得分为1,意味着对海洋环境资源的高开发利用程度。最终评价结果为优/良+1,具体阐释:烟台近岸海域维持着高开发利用程度,目前海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地区部分时段开始出现恶化,需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予以密切关注。

本框架最终评价结果保留两部分(内核评级+外核得分),这可为平衡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更明确的指导,例如“优+0.2”意味着可以适当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而“差+0.8”则可能意味着过度开发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在针对评价结果进行管理决策时,内核要素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以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为前提。


附件: